今日快讯——江苏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动态播报:
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最新公告! 局部大到暴雨! 教科文分会:凝聚多方力量 促进振兴发展 淮安区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 淮安区召开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领军当下流芳处 本期人物:王艳 局部暴雨!雷暴大风!请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 区领导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工作 耄耋书家墨韵长——专访原淮安区书法协会主席李锡贵先生 祝贺涟水,再获省级奖项! 2025年“爱在淮安 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 史志军调研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 市领导来我区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 史志军到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调研 发挥优势 促进发展 为淮安区更好展示“象征意义”贡献力量 骄傲!这位淮安人受邀现场观礼九三阅兵! 信长星许昆林张义珍等省领导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发挥优势 促进发展 为淮安区更好展示“象征意义”贡献力量 诗声琅琅颂和平,书香袅袅传薪火 淮安区成功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诗词吟诵暨全民阅读 民族复兴早实现 雨! 雨! 雨!! 多国领导人抵达北京 施新政 惠民生 托起群众“安居梦” 市领导调研民建市委会工作 我!们!开!学!啦! 顾坤到淮阴区接待信访群众 李锡贵探望百岁文友孙应考 史志军顾坤赵正兰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九三阅兵,具体安排来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淮安毛巾厂的座谈会——毛巾厂的情结

发布时间:2025-09-01 10:37:01 来源:今日快讯

  

2025年6月9日下午三点,《河下往事》编辑部成员与十四个原毛巾厂的成员,欢聚在翠和嘉华大酒店二楼的会议厅,他们的讲述,将我们带入那个曾经红红火火,几经分分合合,最终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淮安毛巾厂时代。

  

  讲述从原淮安毛巾厂的领导谷正标开始,他手持一本厚厚的打印材料,里面有从档案馆里摘录的,有毛巾厂人回忆的,他说,恰巧接到命令,要求修史,毛巾厂的历史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在这之前,已组织过一次毛巾厂发展史座谈会,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努力,毛巾厂的历史脉络已经清晰。今天请来大家,随意谈谈各自的经历与感觉,畅所欲言就行。

001.gif

  徐怀庚老师是淮安毛巾厂的一员,他早就开始搜寻淮安纺织业的资料,当接到修史命令后,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六十年前,袜厂、布厂、毛巾厂三厂合一,是一个地址在一个厂里,若分开写,会很散乱,不如以淮安毛巾厂为总题来搜寻;淮安毛巾厂也曾改名,但时间不长,又恢复毛巾厂的称呼,不如就以毛巾厂来写,这样史料厚实,内容充实,档案资料与访谈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找工业战线上的领军人物树立典型,将他们对淮安工业发展的贡献要写出来,就此定下修史的主调。

  蔡国华也是先人一步,写下这些年淮安针棉织品以及淮安毛巾厂的历史变迁。他自己是毛巾厂的一员,因字写得好悟性高,再加上工作认真,被厂领导慧眼识珠,从印花车间调到设计室,成为刘鸿生老师的学徒,从此走上了美术设计之路,为毛巾的图案设计出谋划策。同时他的父亲也是毛巾厂的创始人之一,父亲的朋友们也是,他从小就在毛巾厂长大,这给蔡国华了解毛巾厂的发展史提供了很大帮助,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将父辈们的经历记录下来,记录的也是毛巾厂一波三折的历史。这次座谈会的举行,就是他精心组织的。

  设计室的刘鸿生老师是在座级别最老的员工,他说自己先在化肥厂,作为人才引进毛巾厂的。先生说,1967年他初到毛巾厂时,满眼茅草房,办公室设在宿舍,趴在高低床上办公。刘老师风趣地说,设计室搬来搬去,几乎去过毛巾厂的各个角落,甚至连水塔楼上也呆过。直到盛玉成厂长的到来,毛巾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三楼有了一间宽敞明亮的设计室,从此安定下来。刘老师深情地说,毛巾厂的领导注重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我曾被两次外派学习,一次去上海毛巾厂学习一年,一次去无锡毛巾厂学习半年,这两次的学习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更是学到了本领。尤其是曾带三个徒弟一起去芦山写生,短短一周,画下厚厚的一本山水。此后,不仅毛巾上的图案灵动多姿,笔下的山水画也渐成气候,影响了刘老师整个的画风,让他受益多多。他设计的毛巾图案一骑绝尘,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各种获奖证书既是个人荣誉也是工厂的辉煌发展史。

  设备科的杨才生先生说,当年他与他父亲一起在线路科,初到时电线如蛛丝网,乱七八糟,在他父亲的带领下规划好走向,完善好布局,使环境焕然一新。厂里安装了电梯,在那个年代能舍得安装电梯是了不起的行为,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有一次电梯坏了,厂里无人会修,联系厂家,要给来人买车票安排食宿还要给报酬,就这还要一等再等。杨先生埋头苦干了一天半后,修好了电梯,把厂长高兴得连升杨先生一级半的工资。至今说起来杨先生都是一脸兴奋,他说工资升一级半是非常少见的,是莫大的荣誉,更是领导人的魄力。

  劳资科的葛英大姐说,她下放回城后,1979年到毛巾厂织造车间工作,由她每天统计成品质量并在黑板上公布。因工作出色,她被调到整理车间做车间主任,开始做计件工资的测算工作。计件工资不仅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是非常先进的计酬方法。葛英大姐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她的努力下,终于顺利实施计件工资的方法。她曾两次去淮阴介绍计件工资的好处,也曾去连云港交流学习,去上海深造。如今七十多岁的她话说当年,仍是一脸眷恋,说那段岁月是她最开心最快乐也最幸福的日子,辛苦着努力着,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领导培养你任用你,让你尽情发挥,创下自己的辉煌!

  计量科的王群女士说,她是1987年进毛巾厂的,恰逢单位要迎接国家计量二级管理验收。偏偏师傅怀孕,她体谅师傅,事事做在前头,做到半夜是常事,内心却是充实的愉悦的。事隔多年,想起依然感动,她说:在忙企业升级时,各部门配合默契,一人有求,众人相助,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个个愿意搭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89年4月通过验收,下半年获得证书。升级的成功,犹如给毛巾厂注入一管强心针,职工干劲更足,企业发展势头更胜。至今记得一件事情,盛厂长去世,孙书记一定要去看看他的家属,那个场面太感人太温暖了。她说:毛巾厂是个让人温暖的地方,领导们有商有量,对下属关心关爱,让一个企业充满正能量与凝聚力,也是当年毛巾厂红火的原因。她还说,虽然后来离开毛巾厂,去了计量局,但在毛巾厂的这段历程,让她永远铭记在心,不论走到哪儿,毛巾厂的温暖都伴随着她,也是她走在追求路上的力量与温暖。

  周静1985年进厂,之前在家待业三年,所以很珍惜毛巾厂这份工作。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饱含热情写了小结。这份充满真挚情感的小结,打动了宋厂长,第二天宋厂长特地跑来印花车间询问谁是周静。直到一年后,沉稳的周静,对工作认真负责,大家有目共睹,被宋厂长直接调走,先送到上海纺织一厂培训学习,回来后做纱线测定工作。周静动情地说:我没有后台,只因为肯干肯学,领导人就培养你重用你!记得当年待业青年的待业时间要算工龄,盛厂长非常重视,亲自过问这件事,直到办妥才作罢。点点滴滴都非常感人,也催人上进,我们遇到了好领导。

  

  负责工会的钱金莉特地从南京赶回来参加这次座谈会,她的发言如同散文诗,对毛巾厂的感情都融入在字字句句中。她说忘不了当年树荫下的谈笑风生,忘不了厂里的机器声,忘不了下班的铃声,心中有一个毛巾厂情结,一想到毛巾厂,内心就有一份眷念,温暖而开心。她说盛厂长很重视工会的娱乐节目,特地请来南京电视台人来辅导,后来“故乡的云”舞蹈获得一等奖,去的三个人朗诵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不仅如此,盛厂长还组织工会与多厂联合汇演,与军民联合表演,尤其是庆祝建厂二十周年的庆典搞得声势浩大,影响很大,在当年是一件盛事!

  

  沈凤莹是一名普通的印花车间工人,短短的四年工作,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师傅教得认真,她们学得飞快,车间里的氛围好,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还有,还有,十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是陈年旧事,道的是情真意切,虽然不同工种,却有相同的感觉,领导慧眼识人且知人善用!在坐的多数人被送去培训,提高技能后,回到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毛巾厂情结,毛巾厂是个让人温暖的地方。不论他们走到哪儿,都自豪地说:我是毛巾厂的!

  尽管如此,领导如伯乐,职工如千里马,也没能阻挡住历史的进程,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浪涛中被拍到了岸上。毛巾厂开始走下坡路,九十年代解体,如今不复存在,然而那个年代的辉煌业绩不容忽视,它起的作用不容轻视,实实在在影响了一批人,成就了一批人,一个毛巾厂情结的产生,是多少人的心血凝聚,它是多少人的心中动力,也是吹响人生中不停上进的哨声。二十多年过去了,毛巾厂人还是那么激动那么开怀,依稀看到当年的铁马金戈、峥嵘岁月,但愿他们拥有的毛巾厂情结永在,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李梅芳)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刘健,手机15951267999 苏ICP备2024101405号-1

运营机构:淮安区焦点传媒工作室,法人代表: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