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巡礼|金湖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淮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表彰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淮安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金湖县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此外,10个村镇、9个单位、2户家庭、3所学校分别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即日起,“淮安宣传”开设“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专栏,展播先进典型案例,分享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成效,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淮安文明新篇章。 文明创建绘就城市幸福画卷 走进金湖的大街小巷 文明馨香浸润着每个角落 从社区院落的绿意盎然 公交站台的自觉排队 到公共场馆的轻声细语 文明已化作城市跳动的脉搏 成为金湖人民举手投足间的自然流露 老旧小区换新颜 背街小巷有人管 规范经营讲诚信 公共设施更便民 …… 每一帧文明的画面 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效 也是幸福金湖的新注解 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常态长效 让文明城市真正成为“幸福加码”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金湖县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紧盯问题短板,围绕背街小巷“脏乱差”、停车难、飞线杂乱等民生痛点,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清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建停车场25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2000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12万多米;完成20多个背街小巷改造项目;新建改造城乡公共卫生间50多座;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1个,改造面积55.7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000多户;29个小区新增充电桩,整治“空中蜘蛛网”点位428个,打造2.2万平方米智慧化、超市化空间,22个小区设置集中晾晒区……北园路、聚贤巷等“顽疾路”变身整洁通畅的“民心路”,制药厂宿舍等区域重现“无线美”,更多市民共享了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建设不止于硬件更新,更注重长效管理。网格化治理、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智慧停车”系统等创新举措,让城市管理从“突击式”迈向“常态化”。 厚植道德沃土,点亮微光汇成炬火 共筑大爱之城 “好人文化”是金湖的精神名片。金湖县以“德香金湖”品牌为引领,构建了“典型选树—礼遇帮扶—全民践行”的文明培育链条。 累计涌现“中国好人”10人(组)、“江苏好人”38人(组),吉兰芳、於如桂、王训洲等人物事迹感动全省,文明家庭超万户。7万余名志愿者活跃于理论宣讲、助老扶幼一线,“幸福来敲门”“微微道来”等特色项目以及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宣传覆盖全域。打造翠湖园“好人园”、荷花广场“好人广场”、健康路“好人一条街”和建设路“新时代好少年一条街”。金湖的好人,是朵朵绽放的荷花,用平凡善举托起了文明的高度、向善的温度。 培育文明自觉,滋养城市温情 于细微处见文明新风尚 当非遗匠人将“孝老爱亲”编织进草编荷叶书签,当渔民在船头用乡音共议生态保护,当“零彩礼”新风取代高额彩礼的攀比……金湖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面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沉疴,金湖以“破立并举”重构社会契约。143个村(社区)将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年均劝阻陋习200余起,户均治丧成本压降67%。文艺工作者以小品《退彩礼》、渔鼓调《婚育新风》解构陈规,新媒体矩阵用“荷滋味”“哙哙金湖”等栏目让乡愁与新风共振,线上触达超50万人次。当“治丧便民服务”省下的8万元化作创业基金,当非遗直播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文明创建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156个文明实践点串起城乡“15分钟服务圈”,“文明积分制”“晒文明拍陋习”推动5700余问题整改,5.5万元礼遇金传递“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认同。从“春风行动”到“温暖秋冬”,1700余场活动服务7.2万人次,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金湖乡风文明建设案例连续入选省级优秀案例,纪录片《文明花开金湖城》登陆央视,印证了“软实力”如何转化为“硬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 金湖将全面落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要求 牢固树立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 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效 将文明新风从“倡导”转化为“习惯” 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 成为永不褪色的“金湖印记”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