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三地部分作家相聚淮阴区举行文学交流活动
10月7日上午,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三地部分作家欢聚在淮阴区名望托管中心举行文学交流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阴区作家协会执行主席朱士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鹗文化研究会会长施向平,作家石玉楼、杨海燕、王海艳、季学军、张学飞、程素芹、张晓倩,名望托管中心校长汪海涛等参加活动。 名望托管中心校长汪海涛首先带领各位作家参观了托管中心精心打造的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一流的配套设施。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深深地懂得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龄前儿童的天赋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位孩子在学习中快乐成长,从而让他们能留下最纯真的童年美好记忆,这也成了他的不懈追求。通过几年的实践,他的梦想落地开花结果,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在文学交流活动中,淮阴区作家石玉楼谈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体会。他说,自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虽然发表了很多作品,但回过头来发现,写作还得多写身边的人、家乡的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接地气,感染人。涟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海艳,从一位新闻人的角度谈了创作经历。她说,自己从事媒体行业,采访了很多人,阅人无数,会用手中的笔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创作中一一呈现。淮安区作家季学军,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发表了很多散文和短小说。他说,写文章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捕捉时代发展和变迁的闪光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被大众接受认可。当了32年兵的一级军士长张学飞退役后,喜爱上了文学写作,发表了很多诗歌和散文。他说,要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得多读书,多读名家的书,集思广益借鉴名家的写作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王海艳和程素芹是出类拔萃的女作家,都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王海艳说,她在医学院学的是助产医师,第一次到医院实习,看到一位高龄产妇到医院妇产科生孩子,让她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给了她很大的触动,试着写了一篇诗歌投给了《扬子晚报》,没想到很快就刊登了出来。正是这篇处女作,让她喜爱上了文学,现在她是一边工作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她说,她还很喜欢购书,每当工作劳累,回家后沉浸在书香中,身心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程素芹是一位麻醉医生,工作之余搞文学写作。她说,她一直读女作家的书,所以她创作的作品中会借鉴女作家们温婉细腻的笔锋,以细节描写烘托文章主题,今后她还要多读男作家的作品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张晓倩是河南嫁到淮安的媳妇,在淮安生活多年,淮安人杰地灵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也让她迷上了写作。她说,她会用手中的笔,以河南人的视角将淮安的美丽盛景展现给读者。 中国作协会员、刘鹗文化研究会会长、红色题材作家施向平说,感谢名望托管校长汪海涛给三地作家提供一个文学交流的机会。他说,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三地地缘相亲,人文相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地作家为三地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写作虽然辛苦,但它能让人愉悦身心,忘记烦恼,净化心灵,思想得到升华。他还向参会人员传授了散文和小说的写作技巧,希望各位作家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深入基层,静下心来,埋头创作,写出更多贴近时代的精品力作。 最后,中国作协会员、淮阴区作协执行主席朱士元回顾了他的创作经历并对本次文学交流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说,他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年代知识匮乏,没有书可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在一个厂里上班,厂里有一位同事知道他爱读书。于是,就将家里珍藏在地窖里的一本《水浒传》借给他读,吩咐他白天不可以读,也不能在人多的地方读,只能晚上一个人偷偷地读。他夜以继日地用了三个晚上读完了《水浒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瘫倒了下来。后年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度逐渐开放,他如饥似渴地读了一本本文学作品,也学着模仿搞起了文学创作。正是一篇篇作品的发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从民办教师借用到报社当文学编辑,后来做了文学杂志的主编。至今,古稀之年的他,依然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作品。他勉励各位作家,只有坚守文学苦海,不惧困难,要像唐僧一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在交流活动中,朱士元、施向平分别向名望托管中心校长汪海涛赠送了他们近期创作出版的作品。 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大家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企业家汪海涛孜孜不倦的创业精神和热心服务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彼此创作的激情;明确了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不足和奋进的方向;同时分享了彼此的创作经验,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深厚友谊。(季学军)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