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山阳街道人大:聚力“小项目”促进民生服务“大提升
山阳街道作为淮安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城市建设主板块、城乡融合发展主力军”,一批批民生项目建成使用,一项项公共事业及基础产业成效明显。人大山阳街道工委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深入拓展民声渠道,助力破解民生难题,让基层人大担当有为,代表履职务实高效,通过领办“小项目”,促进民生服务“大提升”。
下沉一线,精心谋划解难题 “没想到我们农村也铺设了柏油马路,每天早上,我都到这跑两圈,走起来非常舒适,村里的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我们村晚上也通路灯了,跟城里一样了,还有健身器材,饭后遛娃散步十分方便”……村民们口中的好地方位于农中社区辖区内的街道集镇道路及王口村、谢荡村等内部农村道路,因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道路亮化不足,每到汛期,集镇道路积水严重,导致周边村民出行不便。区人大代表、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浪了解到这些情况,先后多次现场勘查,最终确定将“集镇及席王线、路小线等农村道路提升改造项目”纳入当年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如今4.9公里席王线、1.2公里路小线等农村道路已旧貌换新颜,沿线种植绿化700棵,安装景观灯和太阳能路灯240盏,村民们在新修的柏油路上或闲谈或散步,好不惬意。集镇道路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增设雨污水排水管道、亮化工程、铺设柏油、修剪行道树等,预计明年1月工程完工,集镇道路的提档升级切实解决集镇周边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靶向发力,推动实施促发展 新区花园一期、二期有居民1700多户,6500多人,为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的保障房片区,小区因建成时间久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地下车库因消防设施不完善,一直无法使用、景观绿化破坏严重、公共设施基层差。多年来,群众对小区环境问题反映强烈,日益成为突出的民生痛点。引起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的高度重视,街道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多次开展现场调研,联合住建部门研究提出整改方案,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设置非机动车车棚,对“斑驳”墙面、路面进行整治美化,优化绿化空间布局补齐设施;还针对环境短板、安全短板等同时增设、改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小区照明设施、垃圾分类,入户门楼等,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内外兼修”。经过6个月,投资40000万元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压在老百姓心头多年的心病终于彻底解决。如今,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实现了车辆自治管理,增加了健身设施,拆除了社区内的多处违建,还打通了多栋楼的消防通道和社区“断头路”。“过去我们小区居民怨声载道,现在大家主动参与小区环境治理,环境变好了,住着也舒心了。”小区居民张建平赞不绝口。
代表护航,综合施策见成效 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尽其责。“人大代表为人民,是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阳街道人大代表在推动民生服务发展的同时,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方争取资金,拓宽增收渠道。因地制宜,深挖土地资源,各村居流转土地1.6万余亩,推广种植富硒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基础设施提升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季桥村、潘柳村、谢荡村等10个村居增收120万元。统筹辖区内资产资源,有效破解了村集体利用不充分、增收路径不宽等问题,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截止11月,山阳街道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各村平均达到51.02万元。 山阳街道人大着力于迈出服务群众的“一小步”,蹚出一条多方联动、效能聚合的民生和谐之路。实现了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的目标。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获得感、体会到高效率、收获到满意度。(马文宁 张兴正)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