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阵地” 发挥“大作用”
在车桥镇,有一个地方,它既是矛盾的“化解地”,也是风险的“防控站”;既是法规的“宣讲台”,更是干群的“连心桥”。这里,是车桥镇综治中心。 资源整合,打造基层治理“综合体” 车桥镇综治中心位于镇政府一楼西侧,大厅宽敞明亮,引导区、等候区、受理区布局合理,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网格服务管理等功能区完备。公安、司法、信访、法庭等职能部门通过“常驻、轮驻、随驻”方式集中办公,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起高效服务群众的联动体系。 张陈村四组沈某因征地纠纷困扰许久,在综治中心调解窗口,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他感慨:“多亏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太省心了!”今年以来,车桥镇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入综治大厅,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双向通报工作法”,结合“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更及时有效,各调解环节衔接更顺畅,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理融合”,解开群众“千千结” 今年5月,一起纠缠两年之久的土地承包补偿纠纷在车桥镇综治中心圆满解决。2021年,朱某等人承包的400余亩土地因省道建设被征收154亩,他们对补偿标准不满,多次上访未果。综治中心的“杨正铨调解室”运用独创的“四理融合”解纷法,调解员耐心阐释征收政策依据,开导化解当事人怨气,同时向镇政府说明其前期投入和贡献,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综合施策,建设矛盾处置“终点站” 面对纠纷“疑难杂症”,车桥镇综治中心能快速整合资源力量精准化解。吕舍村张某和王某因宅基地家禽养殖场建设问题争执不下,村委会调解无果后转至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立即联合自然资源部门成立调解组,经现场勘查、政策讲解,发现是土地边界标记模糊导致误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纠纷圆满解决,两家关系恢复和睦。 据统计,今年以来,车桥镇共排查矛盾纠纷543件,已化解541件,社会矛盾纠纷发生数量同比下降8.3%;“12345”热线受理案件全部回复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开展“吹哨报到”23次,协助解决实际问题22件;诉前调解成功率高达52.3%,96%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村层面成功化解。 优化服务,延伸基层治理“新触角” 车桥镇综治中心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同时,大力优化网格建设,以“警格”强“网格”,多职能部门协同“控源头”。日常工作中,组织民警与网格员常态化巡逻,加强重点时段学校、商圈等区域的防控,借助实时摸排、数据分析与预警处置,动态管控社会治安。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车桥中心广场一辆电动车被盗。车桥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响应,2小时内抓获嫌疑人并追回车辆。这得益于网格与警格的紧密协作,以及“快速响应—精准研判—合力追赃”的全链条机制。警格民警调取监控,网格员作为“民情前哨”提供线索,助力案件快速侦破。 如今的车桥镇,发案减少、秩序改善、争吵变少、笑脸增多,矛盾化解、和谐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提升。车桥镇综治中心正以实际行动精筑基层治理“小阵地”,汇聚护航平安“大能量”,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施春明 蔡晓璇) |
【责任编辑:刘 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