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学是摇篮
新安小学是摇篮 读||《烽火青春,弦歌不辍•一群少年为何徒步万里,用文艺唤醒抗战民心?》/有感 一群少年小好汉, 万里徒步加油干。 生活教育哺俊才, 旅行修学赴国难。 唤醒抗战民众心, 抗日救亡除祸患。 砥柱中流党领导, 同仇敌忾斗寇顽。 民族团结筑长城, 赢得胜利凯歌还。 革命传统大发扬, 新安小学是摇篮。 【注释】 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是新安小学,创办于1929年6月6日。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又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到新安小学任教,并接任校长。 汪达之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主张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去,以修学旅行的方式到社会大学校中进行学习。 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侵占东北后,加紧了对华北的争夺。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整个华北危在旦夕。10月10日,汪达之率领14名学生正式组成新安旅行团,他们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2岁,带着电影放映工具和仅有的50元经费,踏上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征途。 1936年7月,新安旅行团来到上海。田汉、张曙还为他们创作了《新安旅行团团歌》。 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新安旅行团的成员徐志贯、张杰、张敬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旅行团内部开始设立党支部,由此更加密切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938年6月底,新安旅行团到达武汉,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在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新在街头和剧院表演秧歌、舞蹈等节目。陶行知写诗称赞:“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 武汉失陷后,新安旅行团转移到广西桂林。他们利用岩洞开展抗日宣传;1938年12月,新安旅行团在桂林开展“岩洞教育”时,在七星岩岩壁上写“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的标语。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安旅行团撤退到苏北抗日根据地,成为由新四军领导的少年儿童文艺队伍,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新安旅行团一直在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宣传工作,直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新安旅行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英勇壮举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 从1935年到1952年,新安旅行团从华东到华北再到西北、西南、苏北,17年时间里,从绥远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到深入西北发动民众,从保卫大武汉,到战斗在桂林、苏北,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先后发展团员600多人,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新旅 学党史”收获。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勉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如今,位于校园内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是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多年来,学校坚持从“新旅”光荣传统中汲取营养,探索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的校本实践路径,打造了“学新旅”三个课堂——实境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让新旅光荣传统全面融入少先队员成长过程,让“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2025年8月25日 于江苏•淮安 (刘友开)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