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江苏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动态播报:
施向平:以纪实笔触绘就抗战史诗“四部曲”——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 清江浦区爱的奉献公益社再行动:跨越区域送温暖,28名儿童喜获“开学礼” 淮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召开学习会 淮安市秋季古玩房交会圆满落幕 书写新时代收藏文化发展新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组来苏检查 丁仲礼参加 官方消息传来!淮安这里新增一座高铁站...... 江苏省委组织部公示 淮安区河下古镇举办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文艺快闪活动 信长星许昆林刘小涛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笃行实干创新突破—淮安市工商联九届六次常委(扩大)会议举行 局部 暴雨!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最新安排! 江苏省公务员局最新公告! 史志军调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清江浦区困境儿童开学关怀行动 ——“书香伴学·营养护航”温暖开学路 童梦护航“爱国教育与文化传承”主题活动总结 ——8月“红色童心·文化传承”行动纪实 24人!事业编制!淮安一波事业单位发布招聘公告! 我区召开开发区邻里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会 我区召开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调度会 骄傲!淮安小伙将参加九三阅兵 有盼头了!本轮高温结束就在…… 人事任免 省政协副主席马余强来淮开展专题调研 关窗!关窗!预警升级了! 颜复专题调研羽绒产业发展 新安小学是摇篮 局部 大雨!!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原来你是这样的金湖 宁淮城际铁路最新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施向平:以纪实笔触绘就抗战史诗“四部曲”——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5-08-30 15:00:50 来源:今日快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思潮澎湃。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破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这一辉煌的抗战历史不能被遗忘。作为一名作家,我感到自己有责任书写抗战历史,有责任为抗战英烈立传。多年来,我通过深入采访,查阅历史资料,获得了大量的抗日英雄素材,并潜心创作,完成了抗日题材的长篇纪实小说《车桥战役》《淮宝支队》《烽火线上的月月红》《浴血盐淮》,再现抗战鲜活历史,绘就英雄不朽传奇,被誉为抗战史诗“四部曲”。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四军在淮宝地区光辉的战斗历程,深刻地感受到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在灵魂深处融入新四军的铁血精神。

  一

  首先创作的是长篇纪实小说《车桥战役》。新四军车桥战役是华中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的揭幕战,是新四军战略战术上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与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共同载入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史册。我的老家在涧河线上,离车桥镇约20华里,离韩庄约5华里,从小就经常听父辈们讲车桥战役中芦家滩口袋阵的故事。2008年,我在淮安区纪委工作期间,被派驻到车桥,从而大量接触到车桥战役的历史和车桥战役的故事,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车桥战役》。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我在车桥地区采访了许多80岁以上的老人,了解战斗的实况,了解战斗中的人物,了解遭受鬼子扫荡地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等;为了写好《车桥战役》,我还不辞辛苦,先后到上海、如皋、东台、宝应、曹甸、盱眙、盐城等地烈士陵园和新四军纪念馆寻访,收集有价值的内容,反复查证有关历史资料,力求使内容具有准确性和可读性。为了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战争环境,我还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先后三次到芦家滩、韩庄,对当时的军队部署、战争地形、气候等进行深入采访。在写作中,我经常默默地与英雄人物对话,为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感情的潮水奔涌于笔端。经过3年的辛勤笔耕,我终于写出了近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车桥战役》(《菊花沟的硝烟》)。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描绘了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指战员在苏中车桥打击日本鬼子的重大战役全过程,生动再现了强攻车桥据点、血战芦家滩和总攻韩庄等战斗场面,表现了粟裕、叶飞等同志准确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一师指战员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人民群众高涨的抗日情绪。小说在2012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网、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的大力宣传,并在《铁军》杂志连载,在地方和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小说获得淮安区政府首届袁鹰文学奖。

  二

  继出版长篇纪实小说《车桥战役》之后,我又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淮宝支队》。我和王家墩人、区政协委员潘志平同志一同在区政协侨台组活动时,他向我谈起淮宝支队的事迹。我开始不怎么介意,后来在他的邀请下来到王家墩参观这里1943年10月建立的一座纪念碑。威严屹立在流均王家墩的“陆军新编新四军淮宝支队挺进淮宝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突出了“将士”二字,上面有1943年10月留下的将军们的题词,有彰显新四军英勇威武高大形象的新四军战士塑像;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刘烈人所撰写的碑文,碑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淮宝支队那段历史的深厚感情,读来令人百感交集。特别是新四军淮宝支队在淮宝地区浴血奋战了三年多时间,许多将士英勇牺牲,纪念碑下掩埋着58位阵亡将士的遗体,他们精神不死,凛然正气,竹帛留青。这些激起了我强烈的创作热情。

  我于是带着深厚的情感进行探访、构思与书写。淮宝支队留下的资料很少,为了获得较为具体的材料,为了反映历史的真实,我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如《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战地日记》等,还到淮安、宝应、南京等档案馆进行查阅相关资料。我先后多次去流均王家墩去进行抢救性采访。幸运的是采访了当时担任妇救会会长的王乃云老人和当时为新四军放哨过的王虎成老人。王乃云老人为我讲述了她与彭冲和骆平在一起的战斗和生活情况;王虎成老人为我讲述了新四军水上游击队粉碎敌人扫荡等战斗故事,王虎成老人在我采访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淮宝支队是以沙家浜36位伤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为了写好《淮宝支队》,我不仅到流均的王家墩和宝应射阳湖等地探访,还到常熟沙家浜等地探访,从而真实感受淮宝支队的许多将士在沙家浜和王家墩抗战的情景。

  经过努力,这部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和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的领导在百忙中对作品进行了审读,并给予了较高评价,他们认为:“小说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和取得车桥战役胜利的事迹,内容丰富,情景感人,很接地气,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物。”这部小说获得了中国作家网、江苏作家网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并被上海、南京等10多家图书馆收藏。

  三

  淮安是块红色的土地,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在这里浴血奋战,谱写了车桥战役等光辉的战斗篇章,同时也谱写了林集交通站等不朽的传奇。我继创作出版长篇小说《车桥战役》《淮宝支队》之后,开始写林集地下交通站,书写交通员们的英雄事迹。2013年夏天,我和老作家陈民牛冒着高温来到南京进行抢救性采访,到南京中大医院病房里采访93岁高龄的原林集交通站交通员、武工队副队长吴兆才同志。吴兆才同志讲述了许多林集交通站的故事,从而使我获得了关于林集地下交通站的第一手资料。我还采访了林集交通站站长李萍、副站长王建高等人的后代,还获得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通过采访和翻阅历史资料,我获得了站长李平惩处汉奸彭敬波,护送曾山、粟裕等领导干部;王建高大义灭亲;吴兆才抓伪军的家属以换取被日伪抓去的武工队家属;交通站争取了黄浦据点的伪军,并利用黄埔据点进行护送掩护;孙国喜英勇就义等珍贵故事内容。

  这部小说取名为《烽火线上的月月红》,是因为在苏中百里运河烽火线上,新四军交通员同日寇斗智斗勇,用血和泪筑了一道地下交通线,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闪现出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如同月月红永远开在运河岸,开在人们的心中。

  这部小说在2018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获得了淮安区政府“袁鹰文学奖”。这部小说由《雨花》杂志原主编姜琍敏作序,她给予了很高的赞誉。这部小说受到了淮安区文化广播旅游局的大力支持;这部小说被市文联专家组评定为重点题材作品,市文联并为这本书召开了研讨会。这部小说获得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青睐,著名评论家马季写了名为《一位本土作家的深耕细作》的书评,并发表在中国文联的机关报《中国艺术报》上。

  四

  除此之外,我还创作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浴血盐淮》。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黄三师”在盐淮地区生活战斗了5年,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形象性描写,传播下去。我于是大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到淮安北乡和盐城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并借鉴胡炳云同志等回忆录和淮安、盐城党史工委编写的有关书籍。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潜心创作。在创作中,充分尊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新四军在淮安、盐城一带的精彩的战斗生活,讴歌新四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人们不忘这段新四军辉煌历史,传承我军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

  这部小说以胡炳云等带领八路军六八五团一营千里东进,一路勇猛杀敌,一直进军到东海边,后改编为新四军,在黄克诚师长的领导下不断战斗直到取得两淮战役胜利的战斗生活为线索,以排长王涛带领战士们侦察、站岗、保护文工团等战斗生活为主旋律,进行生动描写和叙述。整个小说叙述了新四军三师(当地人称“黄三师”)在淮安、盐城一带达5年的抗日战斗生活,描绘了新四军指战员攻打周门、三打季家圩、攻打阜宁、两淮战役等许多动人的战斗故事,生动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战略战术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精神。

  小说还描写了地方人物李风等带领地方民众支援新四军、积极抗战的事迹。敌我双方的矛盾,情感的矛盾穿插在整个小说中,引人入胜。这部小说先后连载于铁血网和百度,被列为百度百科。

  回顾十几年的抗战小说创作,翻看自己的抗战作品,我感到万分荣幸,不但将许多扣人心弦的抗战历史以文学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将众多抗战英雄鲜活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鼓舞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忘国耻、砥砺前行,而且也实现了自己作为一位红色作家的人生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成功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每一位英雄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雄们的事迹感染着我,给了我创作抗战题材作品的热情和动力。时光荏苒,时代在前进,抗战的历史是一富矿,我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在抗战小说的创作上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刘健,手机15951267999 苏ICP备2024101405号-1

运营机构:淮安区焦点传媒工作室,法人代表: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