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江苏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动态播报:
事关所有中小学生!五部门联合发文 三峡人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淮举行 市政府专题推进招商选资暨工业项目“五新”全周期服务管理 淮安一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 聚焦荷都美 “金”彩入镜来 清江浦区委统战部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会议 市政协委员集中视察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宁淮城际铁路 最新进展 一碗蒸谷米 健康中国人 东尧美地,金湖生态与产业的融合典范 刚刚,“淮超”抽签结果出炉! 直发个人,人均超2.6万元! -1℃! 霜冻报告 职务 任免 市慈善总会、淮阴师范学院2025年慈善助学金颁发仪式举行 区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十八届第42次常务会议召开 霜冻报告 展望未来创辉煌 奔赴一场水韵与智造的邀约!全国主流媒体聚焦金湖新图景 淮安区:坚持规划引领 描绘发展新图景 淮安区召开2026年“元旦慈善一日捐”动员会 全城招募!“淮超”啦啦队,等你来加入! 楚韵之声瑞康养老中心慈善慰问演出! 涟水县:以实干实绩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 标准放宽!关于公务员录用体检 淮安市人才工作站轮换工作会议召开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在京结业,江苏陈红军参加了研修 史志军到淮安高新区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改革发展工作 “同心向善 慈润淮安 惜缘感恩 共创美好”“缘之缘·复兴班”2025年度奖(助)学金 发放仪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事关所有中小学生!五部门联合发文

发布时间:2025-11-21 19:06:55 来源:今日快讯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从八个方面提出“二十条”举措。具体有哪些重点内容?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 充分保障体育时间

  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按照规定课时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充分利用课间开展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鼓励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保障学生充分睡眠的前提下建立实施早操制度。

  高等教育阶段要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最低学时要求(本科144学时、高职108学时),推动高校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有强度的课外体育锻炼。

  ■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立足学校即可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健全训练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

  ■ 广泛开展群体性活动

  以足篮排三大球为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赛、校际赛,中小学校每年举办春季、秋季学期两次校级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确保每个学生经常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

  支持学校与体校、符合条件的青训机构共同开展课余体育训练。

  ■ 完善体育竞赛体系

  以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为龙头,以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和单项运动全国联赛为主干,普及校园体育赛事,畅通区域选拔赛事。

  ■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现有招生政策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阶段学区划片、对口直升和自主招生等政策,畅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

  完善学生体育赛事与职业联赛的人才输送机制,为优秀学生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优秀运动员多样化升学通道。

  壮大体育骨干力量

  ■ 充分发挥示范性学校作用

  加强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建设和管理,探索体校与中小学结对发展新模式,体校为中小学校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中小学校助力体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建设新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大力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创新发展,鼓励高校在校内实行面向普通类专业和体育类专业生源的二次选拔,充实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学分计算、评优评奖、保送研究生等方面予以倾斜。

  改进体育监测评价

  ■ 深化体育评价改革

  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规范初中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实施。

  鼓励高校在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高校可积极探索在学生毕业前颁发体质健康证书。

  ■ 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科学分析和反馈,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和实践推动。

  ■ 加强学生体质精准干预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字画像,探索运动、卫生、营养相结合,制定精准化干预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构建新型体育师资队伍

  探索构建以专职体育教师为主体、体育教练员为辅助、兼职体育教师(教练员)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体育师资队伍。

  鼓励支持优秀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赴中西部等地区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 加强培养培训

  鼓励通过公费师范生方式培养体育师资。

  优化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加强体育教师培训。

  ■ 完善激励机制

  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中保证体育教师占合理比例。

  强化条件保障

  ■ 推动场地设施拓展升级

  因校制宜推进运动空间升级改造,挖潜拓展校园体育运动空间,鼓励创设小型化运动锻炼场景,打造校内“微运动场”,合理配置体育器材设施。

  ■ 加强社会资源共用共享

  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新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优先选址学校和社区周边,促进学校与社区共建共享体育场馆。

  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学校和学生公益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课后、周末和寒暑假期向学生免费开放。

  ■ 探索实施数字赋能体育

  探索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校园体育场馆和体育场景。

  ■ 强化体育活动安全保障

  学校要完善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运动安全日常教育培训和体育比赛活动安全管理,配齐必要急救设施设备,优化应急处理机制。

  培育体育文化

  ■ 培塑校园体育文化

  深入挖掘校园体育特色,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矩阵。

  推进社会协同

  ■ 建立校家社协同机制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

  ■ 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加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育资源。

  来源:新闻联播

【责任编辑:刘 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刘健,手机15951267999 苏ICP备2024101405号-1

运营机构:淮安区焦点传媒工作室,法人代表: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