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闸“屁精”和“骑红马”的故事
板闸“屁精”的来历 在淮安有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城里井,河下巷,板闸‘屁精’一大趟”,它是民间对淮安因漕运而兴起的三个城镇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高度赞誉。 淮城是一座府城,美食之都,居住的都是达官贵人。为了生活方便,挖了许多吃水的深井,有的大户人家能拥有两三口水井,普通的百姓也是几户人家,一个小巷或者是一个院子大家共用一口水井。寻常人家是挖不起水井的,也很少有城市水井的数量超过淮安的。现在还有许多古井保留使用,特别是夏天蹲在井口冲凉,给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河下古镇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大镇,文化底蕴深厚,来此居住游玩的大多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才子佳人。有湖嘴大街,估衣街,竹巷街,花巷,茶巷,打铜巷等等大约一百零八条街巷。小巷深处,曲桥之上,私家花园,沁心静雅之地,整日里是琴棋书画,吟诗作对,长歌慢舞,咿咿呀呀。 板闸是漕运重镇,天下第一税关——淮关,犹如凤凰展翅般威风凛凛的翘首此地。群众靠关吃饭,生活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有一首小诗:“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形容板闸人的富有。婢女都可以向外借出去一斗米,伙计外出都骑着高头大马。 但是,“屁精”是一个不雅的词语,是超级“臭屁”的意思,怎么能说是形容美好生活的褒义词呢?它是人们对板闸那些终日里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老少爷们的嫉妒与羡慕而说的反话。 板闸人依仗榷关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头一天晚上三朋四友的下馆子,逛妓院,听小曲,口袋里的钱花得是精光,第二天早晨能没有钱买早饭吃。但到了关上收税以后腰包里又是鼓鼓囊囊的,晚上依然会潇洒得分文不剩。因此后来又有人在这句顺口溜后面单独为板闸人加了两句“早晨没饭吃,晚上骑红马”。它与“板闸‘屁精’一大趟”连贯起来,就是板闸老少爷们一天工作生活的轨迹。 板闸榷关始建于明朝,是运河三关十八口的首关,是漕运的咽喉要道。康乾盛世时期,国库三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榷关,后宫佳丽三千,胭脂花粉的银两皆由榷关供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板闸人基本上都在关上做事,收税、协税、护税,从中拿佣金,收提成等等,是一个肥差。 早年榷关曾经驻扎过旗兵,旗人带来了一些京城大爷的习惯。身着长袍马褂,领口、袖口、腰间绣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头戴礼帽,脸上抹点油彩,身上喷点香水等等。板闸的老少爷们也跟着效仿上了,下午4点早早下班回家精心地打扮一番,提上鸟笼,坐着黄包车,一群人,一排排,一大趟,沿着运河大堤直奔河下而去。 河堤下是一片片农田,农民此时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一溜烟地黄包车过后,飘来了一阵阵浓烈的香水味。农人直起腰,抬起头,望着远去的黄包车是一声长叹。香水在那个年代是很少有人能用得起的,更何况是世世代代都在耕种河滩地的农民了。他们对板闸这些油头粉面,声色犬马的大爷们非常反感。出于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态,将“香”字说成“屁”字,因此就有了“板闸‘屁精’一大帮”佳话。 “骑红马”的故事 “早晨没饭吃,晚上‘骑红马’”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思是板闸人早晨能没有钱吃早饭,收了税以后,晚上到河下消费,依然是VIP的顶级服务。“骑红马”就是最高级享受的一种比喻。 明清时期,特别是康乾盛世的时候,也是淮城、河下、板闸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淮城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富人区,河下是吃喝玩乐的消费区,板闸是上班干活的工作区。这种区域的划分比较超前,在现代也不落后,是历史上淮安繁华的一个主要特色。 夜幕降临,河下古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街小巷人流涌动,络绎不绝,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向此地聚集。娱乐场所是座无虚席,大家汇聚在一起,娱乐、交友、办事。不知是谁写了一首诗:青楼一笑掷千金,玉臂今枕别客心。喜骑“红马”囊中尽,清吟小班娇音新。 意思是夜晚河下非常热闹,特别是风花雪月的场所,挤满了人。为了一个头牌或者是一个新人,大家相互争锋,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抱得美人归,有的人为了得到小娇娘不惜一掷千金。当从温柔乡中醒来的时候,躺在女人的怀中依依不舍。在一个幽雅、清静、高贵的勾兰场所,今天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在等待着有缘人的青睐。 一个千娇百媚,豆蔻年华的少女,无可奈何置身青楼。今晚是她的初夜,在激情似火的刹那间鲜花绽放了,佳人娇喘呻吟,香汗淋漓。让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几番云雨酣睡,梦里添精神。天明再战,暴雨梨花人憔悴。到了该起床的时间了,老鸨敲门进来,少妇含羞遮面。龟公升起床单,雪白的床单上留下了一点女儿红。见到了盛开的鲜花,男人感到自豪和满足。可是现在已经是钱囊空空,皮囊空空。 河下是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是一个产故事,讲故事,造故事的圣地,他们将初夜的女子,浪漫比喻为一匹腾云驾雾的“红马”。天马行空,若隐若现,不知不觉地也让人肋生双翅,浮想联翩,飞入云雾中。 “骑红马”的故事和板闸人有什么关系呢? 据说有一次河下来了一个落魄的官宦人家的女子,三月年华,婉约动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为了能从大狱中救出父亲,甘愿献出自己的处子之身。板闸有一个“屁精”既出于对女子的同情,也被女子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带来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希望能拥有女子的初夜。可是现场有许多富家子弟,达官贵人,出的银子的要远远地高于“屁精”。他恨得咬牙切齿。无可奈何,银子是硬门槛子,谁也斗不过钱。同来的兄弟们都不服气,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银两,又从商人那里借了一些银票给“屁精”。商人们为什么愿意借钱给板闸人呢?因为他们的商船要经常从榷关经过,要接受板闸人的验关,留下人情日后好行方便。他们更不希望得罪板闸人,都纷纷退场不与“屁精”竞争。那些公子哥儿见到板闸人抱成了一团,势在必得,也怕日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一个小女子不值得,也都悻悻离去。便宜了这个“屁精”,得偿所愿地抱得美人归。 此事迅速地传遍了四面八方,大家津津乐道。板闸人“骑红马”的故事从此被描写得绘声绘色,大放异彩,一直流传至今。 作者简介 叶德华,江苏淮安人,淮安市作协会员,淮安区作协会员,闲时喜欢用文字抒发心中的情感。 小说《水生》曾获得首届《大运河文学》年度提名奖。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