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七里↙长街“卖茶干”
在东台,要是你问上了年纪的人:“咱这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火的‘网红’是谁?” 十有八九,人家会给你比划出一个推着板车的身影,再模仿一句拖得老长老长的吆喝:“茶干,茶干哟,,,哟。。。哟。。。。” 嘿!这位卖茶干的老爷子,那可是妥妥的七里长街 “流量担当”,搁现在,直播间带货都没他那吆喝声有感染力! 您就想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台七里长街,那可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跟赶庙会似的。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突然一声如洪钟般的 “茶干!” 炸响,好家伙,正在匆匆赶路的、唠着家长里短的、追着小伙伴疯跑的,瞬间齐刷刷地把脑袋转过来,那场面,跟被施了定身咒似的。紧接着,“茶干哟。。。哟。。。哟。。。” 这尾音,由高到低,婉转得跟唱戏似的,余韵悠长,直往人心里钻,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打转。 要说这东台茶干,那可是大有来头。俗话说 “先有豆腐后有茶干”,但咱东台人啥时候开始爱上这口茶干的,还真有点 “历史悬案” 的味道。像我这 60 年代初出生的 “老东台”,70 年才开始记事,第一次自个儿上街买茶干,都到 1975 年了。这东台茶干,方方正正,每块都有 10*10CM 左右,酱黄色的模样,就像裹着一层薄薄的 “黄金战甲”,泛着温润的光,跟打了柔光滤镜似的。您要是拿一片在手里,还没下嘴呢,先低下头深吸一口气,那香味 “嗖” 地一下钻进鼻子里,勾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您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茶干,它的诞生,那可是经历了一场 “九九八十一难” 的修炼之旅。从选豆开始,就得精挑细选,选那些颗颗饱满、圆润的豆子,跟选美似的;接着是研磨,把豆子磨成细腻的豆浆,那过程,就像给豆子做了一场 “美容 SPA”;然后出浆、点卤、舀包、定形、压制、水净,每一步都得拿捏得死死的,差一分一毫都不行;最后再往酱油里一泡,慢慢入味成干,这才算是大功告成。好家伙,做茶干的师傅,个个都是 “美食界的炼丹大师”! 那时候,我只要一进台城,离老远,一公里开外呢,就能听见那标志性的吆喝声:“茶干,茶干哟。。。哟。。。哟。。。。” 不用猜,准是那位卖茶干的老爷子来了。他这吆喝,堪称 “史上最硬核广告语”,没有天花乱坠的吹嘘,也不提价格多实惠、品质多上乘,就这么简简单单几句,魔力十足。只要老爷子推着板车慢悠悠地晃过来,那板车轱辘 “吱呀吱呀” 的声音,配合着他的吆喝,就像吹响了美食集结号。街坊邻居们立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老爷子的板车围个水泄不通,“大爷,来十块茶干!”“我也要八块!” 老爷子乐呵呵地应着,手脚麻利地给大伙称茶干、包起来。一个早市,撑死两三个小时,满满两大筐茶干就被抢购一空。那销售速度,现在的网红爆款都得甘拜下风! 为啥老爷子的茶干这么受欢迎?除了茶干本身味道一绝,还因为那时候的东台,哪有现在这么多超市、菜市场啊!专业的蔬菜零售市场?不存在的!更别说专门卖茶干的摊点了。老爷子这推着板车走街串巷的,可不就成了大伙解馋的 “及时雨” 嘛! 可惜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挡不住。后来,七里长街开始拆迁,挖掘机、推土机、建筑塔吊浩浩荡荡地开了进来,那场面,跟电影里的 “城市改造大片” 似的。千百年历史的七里长街,就这么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中。随着老街的离去,老爷子推着板车叫卖茶干的声音,也跟着成了 “绝响”。现在要是再想听那声 “茶干,茶干哟,,,哟。。。哟。。。。”,只能在回忆里 “单曲循环” 了。 不过,东台茶干的故事可没就此画上句号。时代发展,茶干也 “改头换面”,冒出了新品牌 —— 后港茶干。这后港茶干,走的是 “高端大气上档次” 的路线,大摇大摆地进驻超市,跟各种零食、特产做起了 “邻居”。虽说它也成了东台的一张美食名片,可在我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的,大概就是老爷子推着板车走街串巷时,那股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还有那声能把人魂儿都勾走的吆喝吧! 如今走在东台的街头,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后港茶干,包装精美,品质上乘,但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七里长街,想起那位卖茶干的老爷子。他和他的吆喝声,就像一部老电影,虽然画面已经模糊,可那份温暖又亲切的感觉,永远刻在了东台人的记忆里,成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 “味觉乡愁”。 【作者简介】 李斌,东台人,1965年生,大专文化,新闻从业30多年。曾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作品,临近退休的前两年在《东台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重点新闻38篇。 兼任中国企业报刊联盟值班总编,著有《新闻营销九法》获版权认证。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