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街道:解决诉求“只跑一地” 解开心结“只进一门”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办事不用再各个部门来回跑啦,又方便又快捷。”近日,市民蒋大帮在河下街道综治中心办完业务后,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在河下街道,这样的改变正悄然发生,而背后是街道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导向,精准聚焦社会治理热点难点,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融三促”为抓手,围绕综治中心功能优化、服务升级与效能提升三大目标,全面整合治理阵地、骨干力量与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坚实努力。 走进河下街道综治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眼前一亮。办事大厅整合了业务办理、信访接待等核心功能,科学设置了咨询引导、综合接待等功能区域。整个大厅环境整洁有序,标识清晰醒目,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了有机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站式”服务闭环。 今年3月以来,河下街道统筹多方资源,对街道综治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明确划分咨询引导、综合接待等五大功能区域,全面整合信访、司法、公安、法院等多个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实现了“多窗合一、一窗通办”。这一举措,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今年受理群众诉求326件,办结率达98%,满意度超96%。”河下街道政法和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朱青介绍。这些亮眼的数据,是河下街道综治中心多方资源整合成效的生动体现。通过集中入驻,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和诉求。无论是邻里纠纷、矛盾调解,还是法律咨询、业务办理,群众都能在这里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为保障综治中心规范高效运行,河下街道健全了关键运行机制,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落地见效。建立了“登记-研判-流转-督办-回访-归档”全链条流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与时限。从群众诉求的登记开始,到问题的研判分析,再到具体事项的流转办理,以及后续的督办跟进、回访反馈和归档保存,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环环相扣。 河下街道还将综治中心运行效能、矛盾化解率等指标纳入街道年度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考评工作。通过“以考促干、以评促优”,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倒逼治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朱青表示:“这种考核机制让我们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激励我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朱青透露:“河下街道将以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三融三促’,升级线上平台功能,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强化各环节衔接。同时,加强数据分析运用,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以更扎实的举措,提升基层治理质效,让辖区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陈雅文 祁新凯)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