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上当!这些网络电信诈骗套路你一定要知道
近日,区公安分局聚焦不同群体反诈需求,精准施策开展系列反诈宣传活动,通过针对性培训与集中宣讲,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和企业的识诈防骗能力,为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再添助力。 分局车桥派出所率先走进车桥镇政府,为机关工作人员送上实用“防骗指南”,围绕当前高发诈骗类型展开深入讲解,针对网络贷款、冒充客服退款、冒充公检法、网络兼职、虚假征信诈骗、冒充领导借钱等常见骗局,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犯罪分子惯用作案手法,拆解被骗者心理动机,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直观呈现诈骗犯罪的隐蔽性与危害性。提醒大家面对陌生信息需时刻警惕,坚决做到不扫来历不明二维码、不下载来源不明APP,不被“天上掉馅饼”迷惑,遇可疑情况及时核实报警。针对情感类“杀猪盘”诈骗,还逐一解析“找猪”“喂猪”“养猪”“杀猪”四环节套路,揭露诈骗分子利用情感操控实施诈骗的全过程,帮助机关工作人员认清骗局本质。 区公安分局联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聚焦辖区企业财务人员开展专项反诈培训,150余名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培训中,反诈民警围绕近期高发涉企诈骗类型,如冒充领导指令转账、冒充客服等,结合本地真实案例深度剖析,生动还原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与话术陷阱,为财务人员敲响警钟。同时,重点传授“不轻信、不转账、必核实”的黄金法则及“双人审核、多重验证”等实用防范技巧与操作规范,助力财务人员练就识诈“火眼金睛”。培训尾声,全体参会人员在“严守财务纪律,筑牢反诈防线,共护企业财富之门”横幅上郑重签名,强化责任担当。 无论是面向企业财务人员的精准培训,还是针对机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宣讲,区公安分局均通过案例解析、风险提示、技巧传授等方式,强化了不同群体的反诈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参与人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反诈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积极向家人朋友普及,共同构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坚固防线,为辖区治安稳定贡献力量。 传统电诈中 骗子往往全程“隐身” 但近期频发的 “线上诈骗+线下交现”模式 却让骗局变得十分具有迷惑性 近期已有多人被骗 被骗金额大 且不信任公安机关的劝阻 甚至躲避公安机关的拦截 希望广大市民认真防范 7月4日 张某报警称 6月1日认识了一名网友 对方称自己一直在投资 但是最近有事没办法操作投资平台 希望张某帮忙 张某在帮对方操作的几天时间里 看到对方不断赚钱 就跟对方学投资 在对方发来的网站上注册账户后 通过手机银行 将36万人民币 兑换成5万美元 (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兑换额度) 然后向对方指定的 境外账户转账 转账后自己的投资账户上 就能看到对应的余额 在5万美元兑换额度用完后 对方又介绍承兑商给张某 张某取现金后 与承兑商面对面换美元 换完以后张某的投资账户 就会增加相应的余额 张某多次进行取现线下交易 后发现投资平台、账户均是虚假的 意识到钱款被骗 诈骗套路解析 不法分子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交友的消息,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提出希望受害人帮忙操作投资账户,目的是为了用高额收益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参与投资。 整个骗局的重点在于,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受害人将黄金等贵重物品或现金,通过线下邮寄、送货等方式送达至指定地点。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还会“上门取货”,更具有迷惑性。 骗子为什么让受害人交付现金? 电信网络诈骗传统手法中,骗子往往指定受害人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向指定账户转账,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然而由于目前的银行风控、买卖出租出售银行卡的惩戒后果,线上转移资金的难度增大,因此他们将目光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现金、黄金方便运输转移,也更加难以追踪。 以任何理由要求将现金、黄金等 当面交付给第三人 或通过 跑腿、网约车、快递投送等方式 送至指定地点的都是诈骗 对高收益的投资 要时刻保持警惕 切勿相信稳赚不赔的谎言 避免落入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陷阱 来源:淮安警方、淮安区警方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