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淮安】王爱兵 徐怀庚丨淮安榷关边有个纤夫村
国庆假日,我们骑车到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游玩,秋阳下的文化旅游区,街道整洁,花团锦簇,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只只漂亮的大红灯笼随风而舞。我们骑着说着来到天然之府小区南大门,只见耸立的大门两边有副:“踔厉奋发,大力弘扬新时代纤夫精神;勇毅前行,党群共绘新运南美好篇章”对联。正在我们议论对联时,假日值班的运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国松走近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对联中“纤夫”的由来和含义。原来在明清两朝他们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拉纤的纤人,户户都靠拉纤收入维持生活,因而被人们称之为“纤夫村”。 王国松还介绍到,运南社区紧邻里运河,历史上属板闸,在榷关西南,因而称运南。明清年代运南村先辈们多以在运河上拉纤谋生,他们脚踏实地、不怕吃苦、团结一致,这正是当前社区建设依然需要的品质。经多方征询、考察,最终确定“纤夫运南”党建品牌,把脚踏实地、不怕吃苦、团结一致的“纤夫文化”植入到基层治理中,打造美好社区。运南社区实践“纤夫文化”以来,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经王书记介绍和寻访社区老人后得知,在淮安板闸建筑和淮安榷关设立后,榷关周边地带上的人家也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板闸人大多在关上做工,而在榷关西南的运南人则干起了拉纤的活儿。 去年秋,我们在和板闸地块上的105岁老人黄福全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历史上运河拉纤分长纤和短纤。拉长纤是跟船走,遇到逆风(弄船人称顶风),则上岸拉纤;短纤则是帮逆风行船、或过急流险滩、或大溜过闸拉纤等。“纤夫村”的纤夫几乎都是拉短纤,早出晚归。 历史上长江、黄河、运河等河流上拉纤有纤帮,而我们淮安地带上都是拉短纤,纤夫们自愿组织一起拉短纤,拉完这段交给下一段。我们在和运南社区一位上年岁的老人访谈时,老人告诉我们,他小时经常听他爷爷和父亲及村上老人讲拉纤的事儿。明清年代,运河淮安段上有多个纤点,南边有泾河纤点、平桥纤点、下一辅纤点、上一辅纤点、板闸纤点,北有移风闸纤点、清江闸纤点等。每个纤点上有二间或三间柴笆房,房内除一口供烧开水的柴草灶外,另有供拉纤人坐的十几条长木櫈。拉纤人或手握纤板,或纤板挂在肩上,或放在墙边,坐等从下纤点、上纤点拉来的船。纤船来后,纤夫们套上纤板走上去换纤。拉纤分头纤、二纤、三纤……之分,按身子矮高自我排序。身子最矮的拉头纤,身子最高的拉尾纤。纤板大都是有韧性的榆树、柳树做的,1尺多长,巴掌来宽,两头有孔,纤绳穿过纤板孔打个纤结,留上1尺有余绳尾,便于拉纤时搭扣在主纤绳上。 纤绳是从船上大桅杆或头桅杆顶端延伸到岸上,悠长悠长,拉纤人将自己纤板上的纤绳搭扣在主纤绳上,遇顶溜逆风一根纤绳上会有八九十来人同时拉纤。拉纤人前倾着身体,低着头,弯着腰,双腿用力,两脚瞪地,一步一步向前走,重载的船随着纤夫们向前行着。如在天冷季节,拉纤人拉着拉着便脱去件件外衣,担在纤绳上,随着纤绳晃来悠去。纤夫们只穿短裤和对衫拉船前行。若是夏天,拉纤前便脱去上衣和鞋子,只穿短裤,光着脚,搭扣上纤绳拉船前行,粒粒汗珠砸在纤道上,渴了就双手捧起河水喝上几口。 运南人拉纤人出去常带个布做的腰褡子。腰褡有两米多长,中间宽,两头细。中间宽处多有3个口袋,口袋里可装炝饼、簿脆、面饼等吃食或其他物品。平时拉纤时多担在纤板上的纤绳上,而拉船过闸、拉船靠岸、拉船过急溜险滩时,则紧绷的围系在腰间,起助力作用。很象现在的举重运动员举重时,腰间围扣腰带起的作用。拉纤饿时可从腰褡口袋中掏出吃食充饥。挣来的纤钱也可放进腰褡口袋中。 最显出运南拉纤人本领和实力的是拉重船过急溜板闸、移风闸、清江闸。涨水季节,即使是沿运河几道闸错时启闭,但还是有急溜。此时,船过闸除有闸上两岸绞关绞外,还须有纤夫们帮着用纤绳拉船过闸。在发大水日子里,板闸、移风闸、清江闸都会事前约请一批运南拉纤人帮着拉船过闸。运南拉纤人自带粗长的麻绳,来到闸口,听候调度。拉船过急溜大闸前,他们先将自带的粗麻绳从船尾围系到船铺头两边铁圈上,延伸上岸,岸两边各有十来二十几个拉纤人,套上纤板,搭扣上纤绳,和绞关夫们统一听令,推关的推关,拉纤的拉纤,个个用力,人人使劲,船在关绳、纤绳的牵动下,慢慢顶溜向前移动,船出闸首,行到绞关处,解除关绳,则完全靠岸上拉纤带出危险处,交给另一帮拉平水纤的纤人。有次拉船过闸时,绞关的粗麻绳断了,此时拉船纤绳晃动后绷的更紧了,纤夫们知道绞关粗麻绳断了,重载的漕粮船要顺利穿过急溜中的闸室,全靠他们的纤绳牵引,因而他们不用任何人打招呼,个个自己用力拚命前拉,双脚用力蹬地,腰褡绷紧,膀上青筋暴露,满脸赤红,大汗直滴。关夫们也主动跑上去用双手帮拉纤绳,在纤夫、关夫们的共同用力下,将船牵出闸首,带出危险地带。船主十分感谢运南拉纤人和他们带来的粗麻绳,要不是他们和他们的粗麻绳给力,处于急溜闸室中重船,就会船毁人亡。据讲:运南拉纤人用的纤绳都是从该村摇绳人家订做的。 历史上板闸船桥上下游河段上有5个码头,涨水河溜大时,顺水来船停船靠岸也非常艰难,且有危险,如不能稳妥停靠,船会撞上石堤或撞上石码头和下游的船,轻者船坏,重者船毁人伤亡。因而,船主们会主动请上运南拉纤人,用纤绳拉船靠岸靠码头。拉纤人将自带的纤绳从岸上抛上行走的船上,船手们将纤绳扣系到船尾内侧的船帮铁圈上,多在十来个、少则五六个拉纤人双手紧握纤绳,双脚前蹬,屁股后蹲,随着纤绳慢慢滑行,船手们用船篙用力撑顶石堤,以防船撞上石堤,顺水急行的船在纤夫们用力拉动下,慢慢靠上石岸靠上石码头,船手们抛上前后铁锚,系上缆绳,安全停靠。据知情者讲,板闸石堤处的一块青石上的凹槽(人称“凤凰嘴”),就是运南拉纤人和其他拉纤人拉纤勒磨留下的。 寻访中,也许是年代久远,还没有寻到口传和笔录的运南拉纤人的纤歌,好在我们从《淮安的古典小说和运河诗文》书中,读到《漕船纤夫行》《捉船行》《拉粮船》等古诗,诗中叙述了运南乃至淮安地带上纤夫们辛苦劳作。其中鲁一同在《拉粮船》诗中写到: 拉粮船,声何哀, 三月渡扬子,四月渡长淮。 行人共说拉粮苦,谁传此声中都女。 中都女儿年十五,能以私絃作人语。 呕呀咿喛声不停,一声高空人青冥。 千声万声转相继,十万樯乌尾扑连。 中都女,汝传此声来何方?不南不北音悠扬。 红白绣鞋尺半长,三年辞家别爷娘。 独柳树边秋雨暗,倭瓜淀里湖风凉。 嗟尔拉船人,酸嘶何时已。 君不见,今年粮艘行复止, 腊月黄河冻连底,船夫无褥丁无米。 官敲吏扑寂无声,十里清江夜如水。 拉纤的报酬,运河淮安段有个民间行规,一般是根据拉空船、重船、载货量、险滩急溜、拉过闸、拉靠岸、路程、风雨天、夏天等不同情形,收取不等费用的。文/王爱兵 徐怀庚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