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淮安区聚焦教育行业责任,谋划方法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集约教育资源,优化布局调整。伴随农村出生人口减少和生源流失等问题,很多农村学校均存在招生“吃不饱”、校舍利用率低等现象,农村教育资源出现大量的闲置和浪费。为有效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我区开展了新一轮学校整合,通过科学精准测算农村学校生源数量、服务半径,校舍、教师资源等,将部分规模较小的乡村学校就近整合到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加大投入,推动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水平提档升级,建设高质量乡村学校。 实施联盟共建,促进均衡发展。以城乡一体化思维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城乡联盟共建等改革,建立校际联盟型集团20个,其中学前教育6个、小学5个、初中6个、高中2个,联盟校均由优质品牌学校牵头,高中教育每个联盟有3所高中,初中教育每个联盟有5—6所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每个联盟有7—8所小学、幼儿园,农村完小、办班点随中心小学和中心园一起活动,通过推进发展共谋、管理共治、资源共享、学习共建,实现对乡村教育的智慧输出和管理支持。在持续深入的共建活动中,不断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乡村学生回流。 着力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遗余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根据乡村服务年限,每月发放560月-1040元乡村教育补助,推动职称评审政策向农村教师倾斜,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乐意扎根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吸引乡村留下。 实施县中振兴,培养振兴人才。加大乡镇高中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投入480万元陆续改造了车桥中学学生宿舍、食堂、道路等;投入270余万完成范集中学校安工程;投入约173万完成钦工中学地下水管网、宿舍楼改造。充分利用国家资助、社会资助、学校资助等多途径多方式,设立多项助学金,积极推进高中学校开展资助育人活动,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23年共发放助学金196.5万元,受惠学生574人。以城区四星级淮安中学、楚州中学为牵头校,成立高中教育联盟2个,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缩短城乡校际差距,实现全区高中共同发展。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