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江苏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动态播报:
区领导调研推进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 一线传真|淮安经济开发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颜复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 顾坤到盱眙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及开发园区改革工作 市领导看望慰问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召开庆第40个教师节暨教师表彰大会 淮安区楚韵之声尊老 敬老 爱老公益慰问演出圆满举行。 2024年淮安市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陈忠伟刘浩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 史志军到淮安工业园区调研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抓 锦旗背后的故事 宁淮城际铁路全线首联连续梁在淮安顺利合龙 全区召开“三化融合、淮安善治”社区治理试点工作部署会 一线传真 | 流均镇举办2024年新入学大学生和研究生欢送会 【一线传真】区应急管理局:坚持党建赋能 锻造新时代“应急先锋” 区石塘镇:建“四学”矩阵 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践行者 区领导现场推进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 情满中秋 喜迎国庆 一淮安阅读会翔宇朗诵艺术团举行诗歌朗诵会 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议召开 领导干部任免 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聚焦“建设文化强市”——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知行大讲堂”第十期专题讲座举办 崔步银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并开展巡河工作 【一线传真】朱桥镇:多举措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淬火成金 我区召开经济开发区干部大会 宣布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决定 向阳社区举办“人人行动,全民控盐”健康义诊活动 宣布淮安区人武部部长任职命令大会召开 淮安区召开2024年秋季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暨校园食堂厨师技能培训会 市委社会工作部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淮安区老年大学进社区举办纳凉晚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雄镇”下关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5-18 09:11:52 来源:今日快讯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新城区有一个城中村——下关村,境内巍然耸立着万达广场、金陵国际酒店、江苏省淮安中学、周恩来红军小学、淮安汽车东站等一座座淮安地标建筑,俨然是一座现代化新城区。可有谁知道,这可是一个历经2500年沧海桑田,历史上曾经是一座中国最早南船北马换乘地的“雄镇”。  

     下关是关,沿袭千年。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通江淮,邗沟北端建北神堰谓末口。在淮河南堤邗沟东西岸蕴育了淮安最早的两个自然村落下关和北辰。下关,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下游的一座水关,其得名于下关渡。正德《淮安府志》载:“下关渡,在淮阴驿后”。明正德前后,下关称柳淮关,时府志载“柳淮关,在郡城东门外,即下关”。明末,称下关为坊。清代,设柳淮关街、柳淮乡,有镇海庄坊(因镇海金神庙明代建在下关而得名)、柳浦湾。民国年间,设下关镇、镇海镇。1946年,设下关区。1949年迄今,设下关镇、下关镇北高级农业合作社、下关居委会,团结大队、下关大队,下关村。故一部下关史,就是一篇末口发展史,就是一篇淮安起源史,就是一篇邗沟兴衰史,就是一篇淮河治水史。  

       春秋一凿,诞生一关。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欲霸主中原,春秋一凿,从扬州段长江引水至淮安段淮河,谓邗沟,亦是中国最早的大运河。吴王军队在邗沟北端古末口北神堰处修筑渡口,形成一座依水而成的大型关隘,从此大量的军队军粮以船载方式渡关至中国北方和中原大地。至此,邗沟南连长江形成“瓜洲渡”,北接淮河末口的“下关渡”,史称“长淮古渡”。从此,古末口处从“荒芜之地”快速云集无数的军队和劳工长期在此服务船只过河,淮河南岸各类配套建筑沿邗沟呈“T”字型向东向西向南搭建,逐渐形成聚落雏形,古末口段的下关镇、北辰镇,成为中国最早大运河的原点村落、淮安的城市之根源。唐朝杜佑的《通典》载:“楚州,春秋时属吴,吴将伐齐,自广陵掘江通淮,即此也。”  

  魏晋变革,关边成市。秦风汉雨,岁月依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上兴盛起来,晋政权凭据淮河天然南北军事分界线对抗。永嘉南渡后,大批劳动力南迁,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东晋施行劝课农桑,使江南得到开发,经济有所增长。造船业是东晋重要的工业,造船规模和技术有明显提高。此外,纺织业、青瓷业、金银制造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此时,古末口段的下关、北辰市集繁茂,淮安已“始为重镇”。义熙七年(411),从广陵郡、临淮郡析置山阳郡,并设山阳县,郡治山阳城。

  魏晋时期,邗沟东岸的下关刘伶台是淮安酿酒业的中心,此地风光优美、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下关东边的地势最高处亦有座东晋庵,具体建于那个朝代不祥,供奉何方神圣不清,与镇海金神庙在清代同期塌毁。位于东晋庵处有条南北巷,无从考证在那个年代起名为东晋巷。民国十四年(1925),来自浙江宁波陈女士为还祖父之愿在原址复建东晋庵,且削发为尼终生守候。 

        隋唐演义,下关崛起。

  公元603年,隋炀帝开启了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开凿工程,他开凿了连接北京到洛阳的永济渠和洛阳到淮安的通济渠,他还“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首次实现了黄河、淮河、长江古代中国三条最重要河流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历史上下关称“柳淮关”“柳淮乡”“柳浦湾”的由来。

  唐代航运业的兴起推动楚州港成为国际海港,古末口的下关镇成为淮盐及漕粮等物资的转运重镇。大量掌握航海先进技术的朝鲜人在此设新罗坊(侨民区)从事造船业,日本圆仁和尚入唐求法曾驻下关新罗坊。此时古末口段的邗沟两岸下关与北辰已形成楚州(淮安)城北两个超大型集市街区,尤其带动了邗沟东岸的下关冶炼、酿酒、屠宰业的发展。

  隋唐大运河有力推动淮安成为东部沿海重要的内河通海转运港。大批在末口中转的行人、车辆、船只需要车夫脚夫、船工纤夫、木工铁匠,带动了下关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日后千余年的邗沟东侧(下关)以服务为主,邗沟西侧(北辰)以驻军为主的配套功能区区域格局。  

    

       宋元传奇,南北雄关。

  进入宋代,太宗在楚州设江淮转运使,把粮食、物资集中储存、中转于楚州末口,楚州(淮安)经历了历史上“商税全国四强”高光时刻。南宋建炎金军南侵,楚州成为了抗金前沿,下关成为军事要塞。至今还留下“民众自建水寨抗金”“韩世忠、梁红玉屯兵抗金”等军民合力抗击外寇的故事。

  元朝定大都北京后,为解决南粮北调的问题,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运河开挖高潮。随着京杭大运河诞生,促进了沿河城市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南达杭州、北通北京、淮安居中”的漕运格局。此时的古末口,是南北物流的通衢要道、八方交通的水陆大码头,下关亦成为“中国最早的南船北马换乘地”。当时下关有一名酒楼曰“王氏小楼”,是南来北往的官员名流必访之地。至元二年(1336),著名诗人萨都剌途经此酒楼,留下美誉“独占淮安一胜”。  

       明清风云,关运蝶变。

  明代,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淮安成为“运河四大都市”之一。1370年淮安知府姚斌在下关建仁字坝、淮阴驿、淮阴递运所,1404年平江伯陈瑄在下关建义字坝,1572年漕运总督王宗沐在下关建镇海金神庙,朝廷敕建的一大批漕运建筑设施,皆建在古末口的下关境内,日均千艘运着粮盐的漕船、数以万计的人员夜以继日的在此盘坝中转。此时,下关古镇河道纵横,街巷林立,店铺鳞次栉比、庙宇星罗棋布。此时,我们可在文史典籍中翻阅到最早出现的“下关”名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民国江苏通志稿·大事志》载:“置水驿五,递运所三,乃以淮北、下关六递运所民夫充役。”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由淮安城向西开凿清江浦(河),古末口下关的仁义二坝作为漕运中转备用建筑。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夺淮河道泥沙淤塞,古末口下关的仁义二坝从此彻底告别漕运。波光云影,千帆过尽;生生不息,奔涌向前。此时的下关圆满完成历代王朝赋予1901年的“漕运津梁”伟大使命,在风雨飘摇的清末再次面临渡劫重生。 

     新旧交替,关转重生。

  民国初期,勤劳勇敢的下关人在彻底告别了“靠水吃水”旧时代后,进入“靠城吃城”新阶段。全镇上下大力开展粮行蔬菜交易,屠宰铁匠铺等手工业、小吃铺杂货铺等服务业,可从近代作家段朝端在《跰躃余话》中记述:“淮城财力充裕,城内固,附城河下、河北、下关、军饷关一带,延缘东北,居民栉比”中可见一斑。后因民国动乱战火连连,下关古镇亦同全国一样街市萧条民不聊生。

  1957年,淮城区撤销建置,下关镇被合并后又成立下关镇北高级合作社、下关居委会;从此后,下关成为村居级建置。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下关人进入“全民经商”新时期。村集体建的“猪鬃厂”“丝毯厂”“羽毛厂”“毛巾厂”扬名大江南北,群众从事的猪牛羊屠宰业、猪鬃加工业、猪皮加工业、羽毛加工业蓬勃发展,一个村建的“浴室”“影剧院”每天人山人海,一条下关大街就有几十家烧饼店、十几家小吃店、近十家大小饭店,竟然还为淮扬菜贡献出一席闻名两淮的“全牛宴”。淮安民间有句口头禅“闺女要嫁嫁下关,家家都是万元户”,这就是当年下关人勤劳致富的一个生动写照。 

       保家卫国,武德流芳。下关因地处淮河南岸、黄海之滨,为郡城之翼,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下关都担负着淮安城防御的重要的使命,历朝都在下关都建有围砦,设有箭楼、营垒。历代下关先辈因谋生护家需要,自古习武成风,迄今尚有“武下关”之称。从宋时随韩世忠抗金、明朝随李遂抗倭抗倭,下关义勇皆赫赫有名。相关史籍亦曾记载着“明代仁商相复随郑和下西洋英勇战死”“清朝武进士陈凤元武功震匪”“民国谢碧魁打擂战胜日本武士”“新中国革命烈士杨善文抗美援朝”等众多下关武杰保家卫国,武德流芳的传奇。

  文脉绵延,熠熠重光。

  下关古镇物竞天择的兼容江湖河海之文化,并蓄中国南北之思想,无数诗人名家为下关留下不朽诗篇:“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唐代著名诗人许浑在《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描述了金秋下关的田园美景。“满江梅雨风吹散,无数青山渡水来。”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剌在《题淮安王氏小楼》中抒写下关渡口风情。“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学家姚广孝在《淮安览古》中如此生动描述下关坝口的胜景。“城郭连雄镇,舟车会要冲”明洪武年间,朝鲜国使臣权近驻淮阴驿时,见下关如此壮丽写诗赞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根据“宋太祖赵匡胤下关街上治屠夫”的传说,写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章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淮安名门望族——下关东仁陆写诗撰铭;“福建文宗,下关陆求可”,留下一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学诗词作品《陆密庵文集》《陆密庵诗集》《月湄词》…… 

  2013年,为配合淮安区城市化进程,拥有2500年岁月洗礼的下关整体拆迁。2019年,下关村涅槃重生为淮安区新城区核心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型城中村。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文脉赓续的“仁义下关主题文化社区”,走进乡愁绵绵的“下关村史馆”,手捧浓缩千年的《下关史话》、吟诵着铿锵前行的《下关赋》、打开历史长卷《盛世下关图》,我们看到:始终践行崇仁重义品质的下关先贤承古拓今,生生不息,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灿烂的非物质化遗产宝藏“下关冶炼技艺”“下关全牛宴制作技艺”“下关酿酒制曲技艺”“下关王氏口疮散制作技艺”“下关舞龙灯技艺”“下关十番锣鼓”“下关海神庙会”……(王爱兵)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刘健,手机15951267999 苏ICP备2024101405号-1

运营机构:淮安区焦点传媒工作室,法人代表: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