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运河之都”重点要写淮城,而不是清江浦
发布时间:2024-06-25 15:52:54
来源:今日快讯
运河之都的“都”是指运河上的都城或大都市。淮城从建城一直是州、郡、路、府治,一直是大城市。明永乐十三年(1415)春,平江伯陈瑄动用民工疏浚沙河,引山阳城(淮城)西管家湖水,至鸭陈口入淮河。沙河被称为清江浦。此后,清江浦一直叫“清江浦镇”。《乾隆淮安府志》卷5《城池》记载,淮安城外大镇有6个:平河桥镇、车家桥镇、板闸镇、清江浦镇、汊河镇、河北镇。这就说明清江浦镇是当时淮城外的六大镇之一。即使1762年,清河县移治山阳县清江浦镇,它还是一个镇。从沙河改名到运河停运486年,从成为清河县治到运河停运139年。这么短的历史怎能说运河之都?而淮城有2500多年历史,且一直辉煌灿烂。
淮城建城从邗沟开挖算起,淮城的末口至今2500多年,东晋建城至今1600多年历史。淮城三城相连。清江浦城建于1864年,建城才159年,至运河停运仅37年。从这么短的时间看,能是大都市?其规模也不及淮城的三分之一。
唐朝诗人白居易夸“淮水东南第一州”、明成祖朱棣军师姚广孝夸“壮丽东南第一州”,这些流芳千古的诗句都说的是古代淮城的繁华,历史上没有哪个这样夸过清江浦的。淮城府市口有个淮阴市碑。相传是韩信受封“淮阴侯”时所立。明代重修。“淮阴市”的市就是买卖繁华、集市。说到底就是秦汉至明朝,淮城一直很繁华。唐宋时期,位于末口的楚州港是对外重要的交往口岸。南宋时是宋金对垒的边界。明初建有“仁义礼智信”五坝。
政治上,淮城的漕运部院(1415年—1905年),共490年。总督是从一品与正二品,有漕船万余,漕军12万人。淮安府署,知府是正四品。清江浦镇是淮安府署下属清河县的下属。
军事上,有淮安卫、大河卫,都是正三品,一座城市两个卫全国不多,两个卫有两万多人。
经济上,是漕运咽喉,南方粮草北上必经之地。有淮关、淮安盐运分司、清江造船厂等“国”字号。清江造船厂位于板闸镇周边。淮安仓、淮安漕仓、大军仓、东新仓、常平仓等粮仓维系封建王朝的生存。
文化上,淮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仅明清时期淮城的河下镇就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三鼎甲”齐全。
医学上,淮城有“山阳医派”,有闻名全国的中医大家吴鞠通、韩达哉等。
美食上,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软兜长鱼、淮安茶馓、文楼汤包等香飘大江南北。
总之,写运河之都要重点写淮城,而不是清江浦。(爱淮人)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