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派出所 | 河下派出所:深化主防理念 精耕治安“责任田”
淮安分局河下派出所建立于1945年12月,始称淮城市公安局河下分局,1949年3月改称河下派出所。派出所位于淮安区西北隅,辖区西始乌沙河,东到铁云路,北至广州路,南接苏北灌溉总渠,辖区面积约24.6平方公里,共有3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是区委区政府、淮安市淮安医院、河下古镇等单位所在地。先后荣获全国“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派出所、全省优秀公安派出所、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所队、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市公安局集体三等功。 近年来,河下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全面聚焦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将“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作为落实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发力点,践行“主防”理念、做实“跨前”警务,精细化经营治安防范“责任田”,全面提升派出所综合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安全感、满意度的持续提升中,充分感受警务改革释放的红利。 01创新防范宣传,做群众身边的“安全管家”
“大爷,不法分子会打着卖保健品、投资理财、中奖等旗号专门对老年人实施诈骗,遇到这种情况,您可要多留个心眼儿啊!”趁着早市,河下派出所民警一大早在辖区农贸市场门口定点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河下派出所将老年群众作为防范宣传的重点,并把宣传模式从传统的授课式宣讲改成“围炉夜话”模式,从民警“独角戏”变为大家“一起讲”,有的群众还主动加入了安全防范宣讲团,防范宣传实效显著提升。 “骑电瓶车要戴头盔,开机动车要系安全带,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佩戴头盔的安全意识,河下派出所利用小喇叭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宣传广播,对初次违法且后果轻微、及时改正的采取“首违不罚”措施,并组织违法人员观看交通事故视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的温度,让交通安全意识更加入脑入心。 今年以来,河下派出所向群众发放各类自制防范宣传册、宣传品共计1000余份,开展集中入户宣传20余次、主题宣讲10余场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数同比下降12%,交通事故同比下降8%。 02跨前精准服务,让暖心警事成为常态
今年2月,河下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称其母亲目前在淮安市淮安医院住院,因身份证、医保卡不慎丢失,需要办理补证。因母亲年纪较大且身体状况不好,腿脚不便,本人无法到达现场办理身份证,导致相关业务办理受阻。了解到群众的难处后,户籍民警宋婷婷第一时间登记好了老人信息,约定了上门办理的时间。2月18日,宋婷婷携带相机等相关设备,来到淮安医院住院部为其采集信息。因医院走廊光线条件偏暗,宋婷婷小心地将老人搀扶至亮度较足的位置坐下、调整坐姿。第二天一早,宋婷婷又将制作好的临时证送到老人手中。 针对辖区行动不便的群众,河下派出所主动安排民警上门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已成为一种常态。同时,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等情况,出台系列针对性便民举措,让警务服务更靠前,真正把便民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河下派出所还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点对点地开展走访慰问,通过社区警务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提供暖心服务,将警务室打造成为时刻守护群众平安幸福的安全驿站。 03持续清零隐患,把安全感留在社区
河下派出所引领民警深刻认识到,派出所是维护安全稳定的最前沿、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落脚点。在警务改革过程中,要切实提高主防意识、主防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尤其要做好小案件、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的处理,坚决防止小案件演变为大事件、小问题引发大风险。 今年3月16日,河下派出所民警来到村民孙某家中,这已经是民警第5次到孙某家走访了。今年2月,孙某与邻居朱某因排水纠纷引发矛盾,两家人手持铁锹农具对峙。收到网格员发来的消息后,河下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控制住局面,并立即协调司法所、妇联等多部门组成调处小组,多次前往双方当事人家中耐心沟通调解,并协调帮助解决双方家庭困难。历时30余天,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河下派出所成立动态隐患清零工作专班,形成主动、动态、精准隐患排查整治模式。工作中,派出所着眼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善于“治未病”,对隐患抓早打小,及时发现问题、主动防范、快速出击,多方协调联动,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确保辖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如今,河下派出所辖区的老百姓的安全感、满意度越来越高,更多群众也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当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和巩固。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