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永军一行调研区作协创研基地
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永军 一行调研区作协创研基地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5月22日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永军一行来淮考察期间,专程来到位于里运河畔的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调研。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李森,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彭凯,市文联副主席叶华洲,秘书长戴书昌,区文联主席韦立阳,区作协主席于兆文等参加活动。
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于2021年国庆节建成运行,总面积近千平方,设有创作中心、阅读中心、研学中心三大功能区,为全省县区级作协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创研基地,全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亲自前来挂牌,著名文艺批评家、原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丁帆教授题写匾额。立于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门前,徐永军一行无限感慨,认为区作协创研基地周边环境优雅,是个读书创作的好地方,淮安区委区政府将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给了区作协,让全区200多名作家有了自己的家园,足以彰显地方党委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博大情怀。
进入门厅,“淮安文风续古今,运河诗词连天地”,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先生率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团来淮采风时亲笔书写的对联引起徐永军一行的浓厚兴趣,他认为这幅对联文气浓郁、书写精湛,为基地增添了无穷亮色。在创作中心和阅读中心,徐永军听取了区作协主席于兆文关于基地运作、组织创作、文艺活动开展情况等汇报。在翻看淮安区作协编印的一年一度《文学年鉴》时,他大为赞赏,认为这是对每年特色活动开展及作家创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集中巡检,有示范引领作用,这在全国基层文学组织不多见。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对于淮安区作协坚持20年传承打造大运河文化,办好《大运河文学》刊物深为感动,对这一培养本土作家的做法充分肯定,认为作协一班人坚持不懈四处筹集经费只为坚守阵地,打造平台,为培养扶持文学新人殚精竭虑,这一艰辛付出的过程让人动容,《大运河文学》不愧为“青年作家成长的摇篮”。
对于淮安区与《人民文学》合作推出的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徐永军仔细询问了评选流程和成效情况,听说已经举办了四届,有些作品在获得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后,又获得茅盾文学奖,被称为“茅奖的风向标”,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感到由衷地高兴,希望持续打造和推动这一品牌效应。
走在作家书画长廊,他看到“本土作家书架”上呈现的琳琅满目的作家图书,他不时地抽取翻阅,在作家书画作品前驻足欣赏,他认为,淮安区作家不但能创作高大上的文学作品,还有如此深厚的人文素养,内涵丰富,多才多艺,殊为难得。
在研学中心,徐永军看到了淮安籍著名作家袁鹰给区作代会开幕的贺信,认为袁老在《人民日报》主持“大地”副刊期间,为全国文艺界培养了大批的作家人才,作品收入各类课本,影响了亿万青少年,袁老对家乡文坛也是期望殷殷:遥祝故乡文星闪耀、文气浓郁、文华飘香、文运繁荣。“名家题词”版面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等领导认为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在县区作协中,“全省第一,全国一流”,“是全国县区级文学发展的样板”。徐永军深为认同。
调研结束时,徐永军对区作协在培养文艺人才、组织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区进一步加大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的优秀文艺作品。 临行前,徐永军欣然为区作协创研基地题词:文脉悠长,文星灿烂。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