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从“历史文化名城”迈向“文化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淮安区抢抓文旅市场加快复苏的有利契机,不等不靠、创新实干,该区文化旅游呈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积极局面。 抓点及面,有效保护利用。古城、古镇彰显着独特的历史韵味,是该区文化旅游的“根”和“魂”。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坚决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控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改造更新,最大限度保护好古城的街巷肌理、片区风貌。坚持“修复一批、腾挪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进重点板块规划及游线设计,精心打造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一眼望千年”古城墙遗址和古末口遗址,蓝·数字文旅产业园、吴鞠通中医馆和闻思寺等三大板块,有机植入研学、文创、展览、演艺等体验项目,推动文旅业加快由观光游向深度游、品质游转变,以“点上发力”带动“整体突破”。 主客共享,有序改造更新。发挥文旅赋能作用,打破居民生活空间与游客旅居空间的界限,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完善产业、生态、文化等功能,促进游客旅游体验和居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散,外迁30家行政事业单位,引导古城5万人口迁移新居,为文物修缮和旅游配套完善腾出空间。投入3.51亿元,配合文旅项目,实施征迁改造3.6万平方米,“新旅”片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城市更新工作试点项目,海棠大道建成通车,新改建市政道路36条、省级“美丽农村路”样板路11公里,新增停车位7505个,完成市区智慧停车系统衔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建成纬三河等多条景观河道、荷湖公园等15处公共绿地游园,今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达14.9平方米。 改革创新,有力破难疏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谋划,把政策精神、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统一起来,以“钉钉子”精神破题破局。设立“美食办”,专班推进美食餐饮提档升级,先后引进米其林新河记等29个中高端餐饮项目,推动宴花楼、天妃宫等一批“老字号”回归。在尊重古城保护规划前提下,打破延续多年的老宅“三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维修改造理念,创新出台《淮安区历史文化名城老宅庭院更新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促进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相关做法经验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成立淮安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统筹资源、汇聚合力。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