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组织人事报》聚焦淮安
8月2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以《贴近群众 服务走心》为题,报道我市持续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行动,着力将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员群众想来爱来、便利便捷、受教受益的“红色地标”。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江苏淮安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行动 贴近群众 服务走心 “党群服务中心不在于建筑是否高大上,在于能不能让老百姓愿意来、留下来、还想来……”近日,谈及获评全市“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恩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韩家宝说。 近些年来,淮安市持续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行动,在优化功能布局、创新活动载体、提供精准服务上下功夫,着力将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员群众想来爱来、便利便捷、受教受益的“红色地标”。 一主多辅 服务功能更全 走进淮阴区淮高镇刘河新型农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以红黄为主色调的党群服务中心,进门可见全科服务窗口,门口显眼处摆放着服务指南手册、饮水机、雨伞等。“进门就像到家,村民都愿意来坐一坐、聊一聊,下下棋、打打牌。”在老年活动室下棋的老党员刘大亮称赞道。 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两大目标,淮安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等基本情况“大起底”,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为民服务最大化“三化”标准,对158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分类定级。对年久失修、功能缺失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结合镇村布局总体安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一主多辅”阵地建设。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租赁等方式,优先选址在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村组主干道附近或村中心位置,与农房改善点等整体考虑,一体建设主阵地;盘活用好农村闲置用房、小区架空层、物业管理用房等资源,统筹设置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议事协商等辅阵地,优化党建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布局,推进服务空间融合,让党群服务中心距离群众更近、服务群众更便捷。 建立功能室布局县级组织部门审核把关机制,明确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等功能室设置在一楼,做到服务进门就有、办事不用上楼,改变以往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多于服务的定位“怪圈”,涌现出一批设施全、人气旺、服务有特色的阵地。 共建共享 服务资源更优 每到下午四点半,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桃花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四点半课堂”就热闹起来,书法、手工、阅读及心理教育知识宣传等课程一应俱全,陪伴孩子们在开学后安全度过“管理真空期”。 “自从推出‘四点半课堂’后,再也不用为孩子放学后没人管操心了。”社区居民张晓光满意地说。 淮安市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开放、公益、集成、共享的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建立群众服务需求、机关服务资源、村级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健全党群服务中心需求收集、资源下沉、供给支撑机制,对照党员群众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党群服务逐渐从“中心”走向党员群众“心中”。 针对村(社区)服务力量不足、资源不优等问题,淮安市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基层承诺和考评机制,常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结对联系村(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整合市县两级部门资源力量,引导在职党员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推动就业创业、医保政策、民政救扶等46项高频服务进村部进基层,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探索志愿服务积分等模式,引导党员和群众发挥个人特长提供服务,积极参与阵地日常维护管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健全机制 服务成效更实 “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仔细,办事效率越来越高。”谈起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村民华国祥总是止不住“话匣子”。 坚持“不比装修比人气,不比‘圈层’比‘圈粉’”,淮安市深化运用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民情大走访,及时掌握群众所急所盼。聚焦“一老一幼”“一妇一特”等重点群体,健全完善“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市场化运营”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开展合作,实施早教托幼、老年食堂、健康义诊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举办寒暑假嘉年华系列公益活动,组织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机构等教师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绘画、书法、剪纸等广受欢迎的课程,既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烟火气”,也增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人气指数”评价机制,把群众“愿不愿意来,喜不喜欢来”作为衡量党群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完善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全科窗口、AB岗值班、延时(错时、预约)制度,确保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时间有人在、遇事有人办,有效破解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参与度不高、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实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