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淮安这4个村!
近日,省住建厅、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八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淮安区钦工镇横沟村小后庄、堰头;顺河镇双井村双井、二门组;盱眙县古桑街道龙潭村桃园组;官滩镇甘泉村甘泉四村成功入选,至此,我市累计获评省级传统村落21个。这一喜讯为淮安深厚的“运河之都”底蕴再添鲜活注脚。新晋四村,各展千秋,让我们来一睹这四个村落的别样风采吧! 01钦工镇横沟村小后庄、堰头:红色热土,田园诗画 这里是1928年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策源地,打响了苏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红色基因与田园风光在此交融,村庄肌理清晰,传统民居错落有致,诉说着苏北平原村落的质朴与坚韧。 这里不仅是宁静的田园居所,更承载着独特的革命历史记忆,是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横沟村紧紧围绕红色历史,以“江淮火种”为主题开设陈列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丰富展示内容与功能,将纪念地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横沟村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特色发展,在镇村布局中被规划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先后取得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江苏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淮安区恩来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淮安区红色思政教育教学点、淮安区文明村、淮安区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未来,横沟村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让这个“江淮火种”之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传统村落魅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02顺河镇双井村双井、二门组:古井双生,梦里水乡 在淮安区顺河镇的田野间,双井村双井组与二门组如两颗被时光打磨的温润玉石,静静躺在岁月的河床里。五百多年来,朝代更迭、岁月流转,却从未磨去这里的历史印记。 村落的灵魂,藏在两口明代古井里。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井中兄弟”一圆一八角,设计独具匠心。数百年来,它们不仅是村民淘米浣衣的生命之源,更承载着“井文化”的精神内核。每逢春节、中秋等佳节,或是家族添丁、议事等大事,村民们便会聚集井边,摆上祭品祈福,围坐商议事务,让古老的仪式在烟火气中延续,让古井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这里的文化遗产,既有形于物的器物,更有藏于心的技艺。村中的酱油工坊便是鲜活的例证,其古法酿造技艺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令人称奇的是传承六百余年的顺河百叶工艺。成形的百叶,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散发着黄豆最本真的清香。这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刻在当地人血脉里的文化符号。 岁月的馈赠与村民的坚守,为双井组与二门组赢得了诸多赞誉:2013年,先后获评省级卫生村、省级“三星康居示范村”;2014年,被授予省级水美村庄称号;2015年,“三化村建设”获上级肯定;2018年,获评中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2020年,既成为“三治融合”村,其“五好村庄”建设也获上级好评。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用心。近年来,当地在原汁原味保留古民居、古井、工坊的基础上,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更以文化为魂发展特色旅游。双井组与二门组,以古井为眼,以技艺为脉,以民俗为魂,在时光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它们是淮安传统村落保护的生动样本,更是农耕文明留给当代的珍贵礼物,正以独特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着文化的长歌。 03古桑街道龙潭村桃园组:世外桃源,山水秘境 古桑街道龙潭村桃园组,因组内原先有一处200余亩的生态桃园,解决了村内百姓的温饱问题,故得名桃园。桃园始建于革命战争时期,因地处大别山余脉,木料、石料等资源丰富,加上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不少逃荒的人便选择此处落脚。 桃园组由东向西整体呈现“田园—村落—丘陵—山体”的区域格局。村落在空间格局上,依山地而居,呈现前田后林的空间特征,空间肌理较为清晰,建筑沿道路有机分布,林木茂盛,果树较多,水源丰富,呈现生态聚落掩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貌。 近年来,龙潭村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目标,以建设美丽桃园为抓手,大力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桃园。如今的桃园组面貌焕然一新,村前塘口水清岸绿,景色宜人,村中绿树环绕,整洁卫生,村民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 桃园先后荣获“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淮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淮安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桃园将继续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田园风貌为底色、古村文脉为灵魂,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实现“桃红产业兴、村古乡愁浓、人和生态美”的美好图景。 04 官滩镇甘泉村甘泉:一泉清冽,滋养千年 官滩镇甘泉村甘泉位于县政府向北约6公里,甘泉山都梁寺脚下,属于丘陵地带。公元206年,项王带兵休整于甘泉山掘得此井,井水甘甜,绵延不绝;后宋代书画家米芾游览此地,欣然题写“淮南第一泉”。 因泉得名,以泉为魂。村中甘泉清冽,历史悠久,是村庄的灵魂所在。围绕甘泉形成的聚落格局独特,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村中有都梁寺、项王城遗址、甘泉山墓群等传统文化遗址。泉水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孕育了独特的泉文化与乡土风情,泉水泡茶、泉边闲话,皆是此地最动人的生活画卷。 秉持“环保优先、生态立村”理念,甘泉村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对小组破旧房屋进行拆除,铺设污水管网及收集池,新建及修复水泥路面,不断完善村组亮化工程,优化居民庭院三区分离建设,极大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形成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 从红色印记流淌的小后庄、堰头,到古井双生的水乡双井、二门;从桃花掩映的龙潭桃园,到清泉滋养的官滩甘泉——淮安这四颗新晋的省级传统村落明珠,正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们静待您的踏访,在古朴的街巷、清冽的甘泉、盛开的桃林和红色的印记中,共同聆听历史的回响,见证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 来源:淮安住建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